国家法定结婚年龄
2025-05-23 09:15:18 未知 编辑:网友
国家法定结婚年龄
男女若欲步入婚姻殿堂,需遵循《婚姻法》规定的结婚条件,其中法定结婚年龄尤为关键。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究竟是多少岁?敬请关注锁心情感小编,下文将为您揭晓详情。
一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
1、中国法定结婚年龄
婚姻的本质属性与社会规范要求,唯有适龄者方能具备适宜的生理与心理条件,进而履行夫妻职责,肩负起家庭与社会的重任。尽管我国法律保障公民享有结婚的权利,但并非所有公民均有资格成为婚姻关系的主体。唯有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者,方能享有结婚的权利。我国法定结婚年龄,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,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。
2、法定婚龄的确定
确定结婚法定年龄,需兼顾生理与心理成熟度,同时考量政治、经济及人口发展趋势。各国规定各异:丹麦、波兰及美国部分州设定男性为二十一岁,女性为十八岁;瑞士与越南则规定男性二十岁,女性十八岁。
德国、俄罗斯、新加坡均设定法定婚龄为十八岁男女平等;日本、罗马尼亚、巴基斯坦则男女婚龄分别为十八岁与十六岁;菲律宾则规定男性十六岁、女性十四岁可成婚。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盛行早婚,唐代男子十五岁、女子十三岁即可婚配;宋、明、清三朝,男子十六岁、女子十四岁即可嫁娶。台湾“民法典”明确指出:“未满十八岁男性与未满十六岁女性,不得缔结婚姻。”
1950年,我国婚姻法确立法定婚龄为男二十、女十八,此规定与时代背景、民众觉悟及接受水平相契合。1980年修订婚姻法时,一方面,提升法定婚龄以促进青年身心健康、学业与事业,并助力计划生育;另一方面,亦关注到婚龄过高违背自然规律,与民情、农村实际脱节。
故定规:“男性不得低于二十二岁,女性不得低于二十岁”。在本次婚姻法修订中,部分同仁提议将男女结婚年龄统一,或均定二十二岁,或均定二十岁。另有同仁主张下调法定婚龄。鉴于1980年设定的婚龄实施效果良好,故未作调整。
我国婚姻法对婚龄的规定,并非强制婚龄亦非理想婚龄,实则界定结婚的最低门槛,系区分违法与合法婚姻的年龄分界。唯有达到法定婚龄,方可合法结婚,否则即属违法。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双方在自愿原则下,依据个人情况适当推迟婚期。为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,婚姻法亦倡导晚婚晚育。
某些机构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取代法定婚龄,未达此年龄者不予批准登记,此做法实属不当。法律旨在鼓励晚婚,非强制晚婚,并非婚龄越晚越佳。《婚姻登记管理条例》规定,若因单位或他人干预导致无法取得所需证明,婚姻登记机关应核实其确实符合婚姻法和条例规定,仍应予以登记并发给《结婚证》。
3、婚龄例外规定
婚龄规定在婚姻法中具有广泛适用性,然而,针对特定情形,法律亦准许对婚龄设定例外。以我国多民族特性为例,第五十条规定明确指出: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依据当地民族婚姻家庭实际情况,制定相应变通规定。”
在我国部分民族自治区域,立法机构对婚姻法中法定婚龄有所调整。例如,新疆、内蒙古、西藏等自治区及部分自治州、县,将男女最低婚龄分别设定为二十岁和十八岁。然而,此类变通仅针对少数民族,汉族居民则不受此规定影响。
通常而言,我国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需满22周岁,女性需满20周岁。然而,对于少数民族群体,可在这一基本婚龄基础上适当下调。